2011年本科生综合实习心得体会
2011年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08级大气科学基地班
张和平
一年一度的大三学生的野外综合实习是我们极为期盼的。今年很纠结,先前有一种很热的说法,说因为学院现在人数越来越多,阵容越来越大,一百多号人的实习单位联系,管理及住宿等等都是极为麻烦的。所以,可能从今年开始,针对大三学生的野外实习是要取消了的,但是,很庆幸,我们最终还是要出去一趟的。我们的目的地是:武威,民勤,张掖。用老师的话讲,之所以选择这些地方作为我们的实习地,主要是以我们学院自己的特色为出发点的,因为我们地处西北,学院发展地域优势,主要是在做关于西北的大气及环境研究,所以我们便选择了历史悠久,地理及环境都很具代表性的河西走廊作为我们这次实习考察的目的地。
我们整个实习共计五天。6月27日出发,7月1日回校。这五天,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很大的提升,是我们生命中不同凡响的一次体验。我们学校虽然地处西北,邻近历史悠久的河西走廊,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生平第一次来到这里,第一次亲身看到,体验到西北荒漠、戈壁、沙漠、绿洲、湿地、平原、草原等等各种地理地形相间的复杂的气候及地理特征。短短五天,我们无时无刻不是面对着生命中新的东西的冲击,那么多第一次才见到地理环境、植物、动物、很多只有书本中,电视中听到过,看多过的东西却真真实实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一次对这句话有了更为不同的理解。阅历无价,这五天的收获又岂是短短几页纸可以写的完的。
一、河西走廊简介
河西走廊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分布地区。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以黑山、宽台山和大黄山为界将走廊分隔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下游注入终端湖。
河西走廊冬春二季常形成寒潮天气。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是侵入本区的夏季风。气候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自东而西年降水量渐少,干燥度渐大。如武威年降水量158.4毫米,敦煌36.8毫米;酒泉以东干燥度为4~8,以西为8~24。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量50~60%,春季15~25%,秋季占10~25%,冬季占3~16%。云量少,日照时数高,多数地区为3000小时,西部的敦煌高达3336小时。年均温5.8~9.3℃,但绝对最高温可达42.8℃,绝对最低温为-29.3℃,二者较差超过72.1℃。昼夜温差平均15℃左右,一天可有四季。民勤年沙暴日50天以上,而安西8级以上大风的风日一年有80天,有“风库”之称。走廊风向多变。武威、民勤一带以西北风为主;嘉峪关以西的玉门、安西、敦煌等地,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
河西走廊的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尽管降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但发展农业的其它气候条件仍非常优越。
当地云量稀少,日照时间较长,全年日照可达2550小时~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因地处中纬度地带,且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但作物生长季节气温偏高,加之气温日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物质积累,特别适于瓜果糖份的积累。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之一,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它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酒大麦和瓜果蔬菜。平地绿洲区主要种植春小麦、大麦、糜子、谷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马铃薯。油料作物主要为胡麻。瓜类有西瓜、仔瓜和白兰瓜,果树以枣、梨、苹果为主。山前地区以夏杂粮为主,主要种植青稞、黑麦、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河西畜牧业发达,如山丹马营滩自古即为著名军马场。
二、实习流程梳理
(一)2011-6-27
早上9点,我们便正式整装待发了,我们的目的站是武威。因为武威到兰州的高速公路正在维修,无法通行,所以我们只能绕行,而这一绕,不仅仅是路程的增加,更是因为不能上高速,只能走路况较差的省道,速度便低多了,从榆中校区出发,经兰州、景泰、古浪、再到武威,我们整整走了8个小时,比走高速多了3个多小时,晚上18点时我们才最终入主武威。
路上我们看了很多,有连绵的荒漠、草原、戈壁滩这些原始地貌,也有人工绿化起来的大片的农田和树木,还有这里贫穷的人民、、、
大家都是累坏了的。坐车应该是最难受的一种坐着都让人感到累的过称吧。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晕车的,这样一整天下来,除了美美地睡一觉外,什么都是做不了的了。
(二)2011-6-28
早早起来,我们便出发了,今天主要任务是去参观红崖山书库和民情县气象局,以及民勤县沙生植物园。9:20,我们到了红崖山水库——这座号称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却因为今年雨水过少而有大片的区域是干涸的。它被称为沙海明珠,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距民勤县城30公里,是一座沙漠洼地蓄水工程。
水库设计坝高15.1米,坝长8060米,总库容量1.27亿m3,库水面积30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13400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90万亩。水库建筑有输水洞、泄洪闸、西坝非常溢洪道等,以蓄水灌溉为主,兼具防洪、养渔、旅游等综合利用效能。水库落成后不久,位于民勤县北段的青土湖完全干涸。这是中国史上面积最大干涸速度最快的大湖。青土湖在三千年前曾是近两万平方公里,几十米深的大湖,至解放初,青土湖还有100多平方公里。青土湖的干涸使得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会合,并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近,于1957年前后完全干涸沙化。从而最终导致了民勤现在面临的治沙危机。
在这里我们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观测,观测数据如下:
维度:38。22.936,N
经度:102。54.433,E
海拔高度:1520m
云:毛卷云(Ci fil) 0/3 7000m
气温:24.7℃
相对湿度:37%
露点温度:9.0℃
气压:842.7hpa
风向:西南风
风速:0.7m/s
最大风速:0.9 m/s
之后,我们来到了民勤县气象局。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南依武威市凉州区,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左、右旗相接。总面积16016平方千米,总人口29万人。
其具体地理位置在东经101°49′41″—104°12′10″、北纬38°3′45″—39°27′37″之间。东西长206公里,南北宽156公里,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全县最低海拔1298米,最高海拔1936米,平均海拔1400米,由沙漠、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种基本地貌组成。民勤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110毫米,蒸发量高达2644毫米,昼夜温差25.2℃,年均气温7.8℃,日照时数为3073.5小时,无霜期162天。
正是因为民勤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得民勤的政治地位极为特殊,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西北沙漠化趋于严重且生态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民勤的治沙工程更加牵动人民大众和国家领导的关注,因为如果一旦民勤的治沙工程失败,使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连到一起,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不仅仅是一个贫穷的西北县的消失,更会牵连出很多附带效益,甚至会改变整个西北乃至北方的大的气候背景。所以,近年来国家针对民勤治沙的投资和支持是极为巨大的,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我们的气象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0:20左右,我们到了民勤县气象局,参观了民勤县国家基准气象站及L波段探空雷达,以及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基本的项目及每天高空探测的具体流程。我们了解到:
1. 民勤县气象站始建于1953年,1992年1月1日成立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2002年10月建成大气监测自动站。此站海拔1369m,配置CAWS600 SE型自动测报业务系统,同时,一日三次倒班,每个小时都进行人工观测。
2. 因为我们学校大气探测与遥感实验室的观测场也是以国家基准气象站的标准配置,所以我很留意的将两个台站的观测场进行了对比。与我们学校相比,民勤县气象站多配置了一台能见度观测仪器,且对降水酸碱性进行着监测(只有当降水量超过1mm时才进行这项观测)。但其站的辐射仪器却只有太阳总辐射一台,而比不了我们学校的一级辐射站配置。
3. 当时时间是10:30,我们也对当时的地温状况进行了观测。数据如下:
地面最高温度:52.9℃
地面温度:52.0℃
5cm:33.2℃
10 cm:27.5℃
15 cm:26.2℃
20 cm:25.9℃
4. 该站有一架边界层气象观测塔,主要对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值进行观测。在1m、2m、4m、10m、20m出各设置了观测架。但并不是每一层都有对这四个要素的全部观测。
5. 民勤县气象站是全球160个、全国7个之一的探空GCOS站,开展5Hpa探测业务,最高探测高度达50000米,每天进行两次高空探测(分别在7:15和19:15)。1964年民勤高空观测使用经纬仪,但到2006年民勤启用L波段探空雷达进行跟踪,经纬仪只做为补救仪器,当雷达出现故障而无法成功跟踪到探空气球时则用经纬仪来进行补救跟踪观测。
随后,我们来到了民勤县沙生植物园,该沙生植物园位于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最大的沙生植物园,是中国西北地区荒漠植物的科研、教学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活动场所。该沙生植物园坐落大薛百乡西端的沙漠中,始建于1974年,植物园占地1004亩,园长1100多米,宽550多米,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北方荒漠的植物园。该园先后建有植物标本室、植物生理实验室、中心化验室、植物蒸腾耗水量观测场和气象观测站。它是沙生、旱生植物的引种培植中心,主要从事发掘沙区野生植物资源、选育良种和繁殖推广等工作,同时开展荒漠植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的特性观察、测定及探索经济利用途径的试验研究为发展荒漠地区的林牧农副业提供优良种苗、技术措施和科学依据。
园内规划为引种圃、育苗圃、收集区、选育区、采种区和自然保护区。引种辅里,有从北美引进的火炮树,从德国引进的水飞蓟,从西亚引进的阿目浑子,还有从黎巴嫩引进的旱生油瓜等;育苗圃内,培育着非常珍贵的30多种沙生植物,有阿尔及利亚的沙拐枣,有俄罗斯的银槐;收集区是植物园最重要的部分,现已收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450多个品种;自然保护区内,高大的沙包接连不断,沙包上长着红柳、白茨和梭梭。在这里,杨树枝繁叶茂,直刺云天;红砂旁逸斜出,匍匐行地;松柏如伞如盖,四季常青;槐榆虬曲多姿,有的婀娜婆娑,有的淡雅疏阴,有的苍郁遒劲。有的清丽纤柔,移步换形,风姿各异。
我们在工作人员和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植物引种圃、大气降尘观测塔、科技成果展览室、植物生理实验室和动物生理实验室。这次参观是极为有意义的,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关于治沙,防沙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只在电视和书本中见过的植物,动物。
我们了解到:
1. 该站建站40多年来,始终围绕甘肃省荒漠地区生态和经济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和专题研究,先后在治沙技术理论研究,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绿洲防护体系建设等方面完成科研课题130余项,其中60余项获得地(厅)级以上奖励。先后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6部。
2. 民勤治沙站在治沙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在固沙基础理论,沙障的设置技术,沙障的固沙效益,综合固沙技术,群众治沙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全面的总结,为甘肃沙漠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理论和经验。
3. 科研是植物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建园以来,植物园在物种繁育,沙旱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特征,野生药用植物家化栽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非称量式沙旱生植物蒸腾耗水量观测场的研制与建立填补了流动沙地上植物耗水特征研究手段上的空白,在此基础上连续观测积累了数十种主要固沙树种近10年得耗水特性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分析研究固沙植物水分生理特征,确定造林密度以及解决退化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2011-6-29
今天我们的计划安排是:先到武威市气象局进行参观学习,然后乘车赶至张掖,再在张掖市气象局进行参观。
早上8:30,我们来到了武威市气象局,进行了简短的参观学习。武威市气象局,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单位,隶属甘肃省气象局和武威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实施行业管理。同时负责管理全市各县气象局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业务、服务、科研等工作。其下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永昌县气象局和乌鞘岭气象站6个县(区)局站(其中2个国家观象台、3个一级站、1个二级站),市局机关设有办公室、业务科、计财科3个职能科室,气象台、观象台、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防雷中心6个直属业务科室。主要承担的基本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有: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监测、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干旱监测和研究、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暴监测、大气化学成分监测、土壤水分监测、太阳辐射、酸雨、紫外线、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空气质量预报、森林草原火险预报、雷电灾害防御等。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气象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公益气象服务;为重点工程、专业用户提供趋利避害、组织生产的专业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已涵盖农业、林业、畜牧业、交通、能源、水利、环保、保险和商业等国民经济各大领域。
我们主要是对该站的基本业务工作进行了参观。了解了经过该站自己开发的公众产品加工系统和自主修改的ECMWF数值预报释用系统,以及会商系统。我们了解到,该站每天进行六次人工观测,而且,现在,空盒气压计,双金属片温度计,毛发湿度计等自计仪器已经不再投入该站的业务运行。而且,因为前一个晚上,当地下了少见了一场中雨,武威站的雨量观测值是10.5mm,局部地区达17.0mm,在这样一个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0mm的地方,这样的降水量是很可观的。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当地的气候特征在最近十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十年内年降水量由前二十年得159mm增长到165mm,而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是越来越少,年平均气温由前二十年内的7.9℃增长到近十年内的8.1℃。这无疑是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的气候背景相联系的。
随后,我们便出发前往张掖了。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张掖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带着对张掖市的神往,4个小时的车程之后,我们便顺利入住张掖市的宾馆了。经过短暂的修正,我们来到了张掖市气象局。参观了多普勒雷达及一些日常业务情况。
我们了解到:
1.张掖市气象局1937年建站,1972年建局,隶属甘肃省气象局和当地人民政府双重领导,负责管理全市的气象基础业务、预测预报服务和行政管理等任务。全市气象部门辖5个县气象局(站)(高台县气象局(站)、临泽县气象局(站)、肃南县气象局(站)、民乐县气象局(站)、山丹县气象局(站));市局设3个职能科室和7个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承担和开展的业务服务工作有:地面、农气、高空气象观测、天气预警预报、气候预测、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防雷减灾、彩球广告、气象影视等各类专业气象服务。“十五”以来,该市气象事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气象基础业务质量达历史最好水平,预测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人才强局战略加紧实施,气象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2.同时,我们看到,该站主要以其多普勒雷达作为台站发展的出发点,该雷达是甘肃省五台多普勒雷达之一,承担着整个河西走廊中部的气象监测任务,尤其在短临预报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仰角范围是0.5。—19.5。,具有14个层次,每6分钟之内循环一次。
3.我们还看到,有一位2010届的学长也正在该气象局工作,虽然他还没有正式的投入到正常的业务工作中,仍然在跟班实习,但通过和他的交流,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张掖本地及该站的业务情况。
随后,我们来到了张掖市千亩气象科技园区,并进行了简短的观测。其具体数据如下:
时间:17:50
维度:39。05.295,N
经度:100。16.672,E
海拔高度:1526m
云:毛卷云(Ci fil) 0/2 7500m
气温:29.7℃
相对湿度:21%
露点温度:4.9℃
气压:842.1hpa
我们了解到该气象科技园区占地近千亩,由雷达基地、荒漠气候监基地、新节水示范基地、地下水位观测井、百米边界层观测塔、张掖国家气候观测台和荒漠生态监测基地组成,是张掖市气象事业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百米边界层观测塔是全国仅有的5架之一,相比我们学院翠英山顶33m的边界层观测塔,其级别更高,观测层次更多,研究价值更大。同时,我们也真实看到了CAWS 800生态气候涡度站、CAWS 600地面监测自动气象环境站、CAWS 737-v型能见度仪、LT31-天气现象探测仪、CAMA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红外地温观测仪器、超声波测风仪器等只在课本中见过的仪器。
而且,我们还亲身看到了一次高空探测气球的发放过程,17:15准时,白色的探空气球拉着GTSI型数字探空仪缓缓升空了。我们了解到,探空仪器距离气球30米,且仪器之下的绳索长不得长于4米,以减少其对整个探测过程的影响。当气球升起时,我们看到,旁边的二次测风雷达紧急的转动起来,对探测仪器进行自动跟踪和数据采集。
就这样,一天又结束了。
(四)2011-6-30
鉴于前一天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张掖市气象局和气象千亩科技园区的参观,我们这趟张掖之行的主要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所以,这一天,我们来到了张掖市黑河湿地公园——在这样一个年降水量仅120mm的地方,却有着这样一片绿意绵绵的湿地,这无疑是令人费解的。值得去看个究竟。所以,早上9:00——11:00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几次观测和参观,同时也是我们几天来路程劳累心情的一次放松。现将观测数据列下:
维度:38。58.569,N 经度:100。26.531,E | ||||
|
9:40 |
10:00 |
10:20 |
10:40 |
海拔 |
1512 |
1511 |
1512 |
1510 |
气压 |
843.6 |
843.6 |
843.6 |
843.8 |
温度 |
20.6 |
22.1 |
22.0 |
21.6 |
相对湿度(%) |
76 |
77 |
66 |
67 |
露点温度 |
16.4 |
16.9 |
16.4 |
14.8 |
湿球温度 |
16.9 |
18.9 |
18.6 |
16.8 |
风向 |
E |
EEN |
WN |
WN |
风速(m/s) |
1 |
0.4 |
1.4 |
1.4 |
非生物要素
1-水
2-土壤
3-气候
1-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湿地植物
3-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湿地微生物
根据这些条件,我们可以推断,之所以在张掖地区出现这样一片湿地,其主要原因是在黑河的灌溉。因为其他的气候既地理条件张掖都是比较适宜湿地植被及动物生存的,唯一的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水分。这是湿地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有了黑河水的供给,在这个河西走廊中极为干燥的地区形成湿地,也便不足为奇了。
在黑河湿地公园畅玩了一番之后,我们便收拾行装开始返程了。之后,我们来到了山丹古长城遗址,进行了短暂的参观和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13:45
维度:38。39.689,N
经度:101。15.352,E
海拔高度:1921m
云:避光层积云(Sc op) 10/10 2500m
气温:20.0℃
相对湿度:55%
露点温度:10.8℃
气压:802.3hpa
风向:西北风
风速:3m/s
就这样,我们很早返回到了武威。重新住回了先前的饭店,这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五)2011-7-1
这一天是我们整个实习阶段的最后一天了,今天只有一个计划,那就是返回学校。尽管过去的几天大家都很累,路途奔波,晕车难受、、、、可是,邻近要走了,我们却都有那么一丝的依依不舍,又开始渴望如果实习能够再多几天该多好啊。
还是早上8点,我们又开始出发了。这一次,我们是向西南方学校的方向走。
途径古浪县一个很偏僻的叫做西靖乡的乡村,我们停了车做了短暂的休息,也做了这次综合实习的最后一次野外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13:45
维度:37。34.023,N
经度:103。18.535,E
海拔高度:1960m
云:避光高层云(Ac op) 0/10 4000m
气温:21.8℃
相对湿度:48%
露点温度:10.2℃
湿球温度:13.7
气压:801.3hpa
风向:西风
风速:2m/s
就这样,下午17:30,我们返回了学校。整整五天的野外综合实习宣告终结,可是回到学校的感觉确实完全不同的了,恍如离开学校好久一样。
三、2011-7-6甘肃省气象局实习记录
今年,我们在野外综合实习之外,又额外多了一个去甘肃省气象局的参观实习机会。其实,大一那年的世界气象日,我们已经参观过一次省气象台了,但这次我们主要是为了亲身体验一次每天早上8点的全国的气象会商会议,便做了对省气象台的第二次拜访。
7:30,我们便集体赶到了省气象台的会商室,等待全国会商的开始。8点准时,全国天气会商开始了,首先是中央气象台的负责人对近日的全国天气情况做了个总体概述,并对一些日前正处在比较大的系统影响下的省份进了重点强调。之后,便由中央气象台指定的一些现在正处于大的天气系统影响下的省份分别进行其各自省份的天气情况报告及预报结果与预报理由的介绍。7月6日,我国自四川西部致安徽的广泛区域都受到强烈天气系统的影响,局部地区像陕西南部,四川汶川等地都发生了特大暴雨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所以,继中央气象台相关负责人发言之后,陕西,四川,湖北,安徽等省份的相关负责人都进行了相应的报告。
在整个会商过程中,我注意到,各个省份的会商报告的流程和我们校内综合实习的过程是基本相同的。首先是对先前该省份天气实况进行一个总的介绍,然后做出他们自己对本省的天气预报情况。最后给出他们的预报理由。而在整个预报的制作中,他们参考的也是相应的高空形势图、雷达回波图、卫星云图、以及一些诊断量的预报产品。而其中,他们对ECMWF和T639这两个模式预报结果的参考更多一些。同时,我也深刻的体会到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为在整个会商过程中,随处可见槽线、切变线、锋、副高、东北冷涡、西南低涡的身影。这些贯穿天气学的基本理论,在实践工作中式极为重要的。
之后,省台的相关负责人给我们讲解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也重点介绍了一些近年来甘肃省在天气预报中的新的变化和动态发展。我们了解到,目前甘肃省有上千个自动观测点,基本覆盖了每个乡镇,拥有81个人工观测站。而他们平时的短时预报主要依赖雷达和卫星云图,而他们现在在这个方面的预报准确率已经可以达到80?以上。同时,他们也介绍到,因为目前陇南和甘南的很多地区仍然无法受到雷达覆盖,所以,省气象台也正在建设一台新的多普勒雷达在这些地区,从而提高这些地区的天气监测情况,这将会给当地的天气预报做出重大的改善,尤其会使当地短临预报的准确率有个可观的提高。
我们很庆幸,正好碰上了甘肃省气象局邀请的一些国外在干旱气候及数值预报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华人专家来做讲座,所以便幸运的有了这次聆听的机会。其中,我们了解到,NOAA,CTB,NCEP在干旱方面所做一些前沿工作,也第一次听到NIDIS的出现,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我们了解到,R-REX和转动云(波动云)对具体气候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它会使降水主要发生在山脉阴面的北坡,这在我们祁连山脉中有着很多非常明确的实例。我们知道了,山谷风的规律变化和对局地气候的重大作用。我们也是第一次看到国外在MJO对大陆气温及降水影响方面的前沿研究,知道了MJO主要体现在热带的对流降水方面,但也可以通过激发罗斯贝波而影响到中纬度地区。我们知道了利用MJO来做预报,冬季的利用价值比夏季高得多。而且,它并不需要过多的资料,单个站点的资料便可以进行分析。也第一次知道了Oracle RDBMS 这个软件在大气科学领域正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太多的新东西是我们根本都没有听过的。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的理解,但这些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大气科学真的是博大精深啊,只有保持不断的学习才可以紧跟其发展的步伐。
四、野外综合实习反思
这次业务综合实习,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天气实践结合对比的过程,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加深,更是一段无法忘怀的生命体验。短短六天时间,我们每天都处在新的东西的冲击之下,我们第一次如此深刻的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也许人生就应该像这几天一样,只有永远处在“路上”,才能保持不断更新,不断进步,才能收获一份不同凡响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