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bat365在线平台始于1958年成立的气象学教研组。1971年正式创办气象学专业,丑纪范院士担任教研室主任。1987年bat365在线平台成立大气科学系,丑纪范院士为第一任系主任。2004年6月,bat365在线平台根据国家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推动大气科学学科的更快发展,成立我国高校第一个bat365在线平台,丑纪范院士任名誉院长,黄建平教授为第一任院长,掀开了bat365在线平台大气科学学科发展史上新的一页。2017年,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院发展进入新时代。
bat365在线平台大气科学学科点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候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应用气象学、气候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1个大气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甘肃省大气科学一级重点学科、1个大气科学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大气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应用气象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大气科学省部级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个大气科学甘肃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院设5个系2个中心,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部级挂牌中心(基地);即气候学系、气象学系、大气物理系、大气环境系、大气探测与遥感系、大气科学教学实验中心、bat365在线平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合作)、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大气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bat365在线平台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57人。教授24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3人),青年研究员5人,讲师10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定组成员2人、全国气象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大气科学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学院还聘请了部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萃英讲席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目前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有: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半干旱气候变化、大气动力学模拟、大气遥感与资料同化、干旱气候和灾害气象、环境评价与污染防治、大气扩散、大气气溶胶与气候、环境气象预报、全球变化与陆面过程、医疗气象学等。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7项,973项目课题1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军工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面上项目50余项等。
在教育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先后得到了“211工程”建设经费、“985工程”平台建设经费、教学实验设备费、“双一流”建设经费等约1.2亿元经费的支持。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拥有Ka波段云雷达观测系统、微脉冲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边界层梯度观测系统、辐射观测系统、气溶胶观测系统、大气成分观测系统等一系列国际先进的观测实验仪器设备,建成了IBM Flex System 集群系统(1344个CPU),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共建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初步建成“一带一路”激光雷达观测网,成功构建了全球荒漠化风险评估系统。目前拥有专业实验室和科研用房6500m2,野外观测站场占地20万m2,气象观测场占地1.0万m2。
学院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广泛,多次与国际同行联合开展大规模野外观测实验,实施了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试验、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协同观测、民勤沙尘观测试验、北方地区黑碳气溶胶观测试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主办了多次国际会议,包括半干旱区域气候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第2届干旱气候国际会议、第五届、第十二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第三届干旱气候国际会议、第九届东亚气候与环境国际会议、第二届大气光散射与遥感国际会议、“大气化学与气候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2020年海峡两岸高校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竺可桢论坛)等。同时,积极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犹他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NCAR、CIMMS、CAPS、日本东京大学、福山大学、英国雷丁大学、利兹大学、意大利ICTP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近年来,先后选派80余人次出国进修学习,邀请15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近150人,其中大气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班学生50人,普通班100人。有两个本科专业,即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学院目前在校研究生3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0余人,硕士研究生210余人。本科生就业率、考研率一直高居全校前列。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三年高于95%,位居全校前列。考研率均超过40%。近年来,学生先后在校内外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有多项本科生科研参与项目先后荣获中国专利年会“校园发明与创新”银奖,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世界一等奖”、“国家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学院十分重视与中国气象局的合作发展,自2002年9月20日,bat365在线平台与中国气象局正式签署局校合作协议以来,双方进行了全面合作,2003年与中国气象局共建“大气科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2020年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共建bat365在线平台框架合作协议,与国家气候中心签署了“共建bat365在线平台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协议,与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建了“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同时,与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辽宁、山东、山西等省区气象局等单位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成立以来,围绕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产生了一批影响力较强的原创性成果,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年均科研经费从2004年的23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4000多万元,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逐年增长。建立了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并深入沙尘源区,开展了多次大型野外综合观测实验;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气候观测研究的发展。深度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并承担专题和研究任务;深入研究黄河流域上游水资源分布及变化趋势并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课题;开展甘肃、宁夏、内蒙等地大气污染源解析与防治研究。学院在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与国家急需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与地方经济建设、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相关的应用性科研工作,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灾后重建等积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建院至今,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2004年,被批准设立大气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建成“bat365在线平台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2006年,承担国家973项目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7年,黄建平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黄建平教授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批建立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文煜教授主讲大气探测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任宏利博士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大气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田文寿教授获得国家重点基金项目;2010年,大气科学专业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获批bat365在线平台首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年,田文寿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批国家外国专家局111计划“半干旱气候变化创新引智基地”;2013年,黄建平教授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学院获批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015年,黄建平教授团队获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王鑫教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16年,黄建平课题组发表论文荣登《Nature Climate Change》封面,学院再获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2017年,大气科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黄建平教授发表论文荣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管晓丹教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18年,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共建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启动bat365在线平台“一带一路”激光雷达网的建设,黄建平教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田文寿教授团队获批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9年,田文寿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黄建平教授团队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葛觐铭教授等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陈思宇课题组发表论文荣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封面,葛觐铭教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黄忠伟教授获批青年长江学者,张健恺副教授荣获“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王澄海教授的两份建议分别为中办和省委办公厅采用,学院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共建甘肃省首个大气组分超级观测站通过专家验收,大气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气象学专业获批甘肃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甘肃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0年,王鑫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李积明教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陈思宇教授获批青年长江学者,学院获批建立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0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建院十多年来,学院通过打造锐意进取的师资团队,积极发挥一流学科优势,开展特色研究,注重局校合作、军地合作、国际合作,努力构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大气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具有完整体系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和国家大气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at365在线平台
(数据更新至2020年12月31日)
(数据更新至2020年12月31日)